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新进展深度分析报告
报告共计:31页
2025年作为联合国“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”,全球量子计算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,聚焦于解决系统可扩展性这一核心挑战,各研究团队与企业在不同技术方向均有显著成果。
在量子计算平台方面,2025年2月,PsiQuantum公司发布可制造的光子量子计算平台,其Omega芯片组结合单光子量子比特与电信级硅光子技术,光子组件性能卓越,且借助现有半导体制造基础设施加速规模化,还积极推进与政府及企业的合作以实现工业规模部署。
微软于2025年2月宣布其“Majorana 1”设备创建拓扑量子比特,该设备由砷化铟-铝混合材料制成,声称存在边界马约拉纳零模信号,基于拓扑导体的架构有助于实现容错量子逻辑关键操作,但此成果因缺乏明确公开证据引发科学界质疑。
D-Wave的超导量子退火处理器表现突出,2025年3月在《科学》杂志报告其性能超越先进经典模拟器,6月又展示出快速高效训练经典神经网络的能力,“龙训练”程序扩展指数优于经典方法,凸显量子退火在特定任务中的优势。
展开剩余82%在控制与互连技术上,悉尼大学等团队的毫开尔文温度下CMOS芯片控制硅MOS型电子自旋量子比特技术,解决了连接密度与I/O瓶颈问题,对量子比特性能影响小,为大规模扩展提供实用路径。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团队开发的无线太赫兹低温互连技术,基于CMOS技术降低热负荷,支持高效数据传输,为量子处理器扩展提供关键解决方案。
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团队实现可互换超导量子比特器件初级网络,通过低损耗可拆卸电缆连接,解决残余损耗问题,实现高保真度操作,为量子计算可扩展性贡献力量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团队开发出首个电子-光子量子片上系统,集成量子光源和控制电子元件,利用商用CMOS工艺制造,为大规模生产量子系统奠定基础。
同时,超导量子计算机扩展面临挑战,谷歌团队指出需数百万量子比特,且存在芯片级关联误差,模块化架构或可缓解此问题,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需多学科协同,堪比建造大型科学设施。
总体而言,2025年量子计算领域创新活跃,虽进展显著,但可扩展性仍是核心挑战,需产业界与学术界持续合作推动技术迈向实用化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