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岁后的王维,于南蓝田山麓的辋川别业,开启了亦官亦隐的岁月。
这座曾属宋之问的别墅,山水相依,林溪环绕,馆舍错落,宛如尘世中的桃源。
王维与好友裴迪,常于其间浮舟往来,在悠悠碧波上,琴声与诗韵交织。
久雨初晴的辋川别业,秋色愈发迷人。王维以赠友之诗,将眼前美景与内心恬淡诉诸笔端。
山林间,云雾渐散,阳光洒落;溪水潺潺,映照出天光云影。
王维与裴迪在这方天地中,远离喧嚣,安享岁月静好。
每一处景致、每一次唱和,都饱含着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眷恋,让后人得以窥见盛唐文人那雅致而诗意的生活画卷。
下面这首诗是他与好友裴迪相酬应和之作,此诗虽为赠友之作,但却生动、细致地刻画了久雨初晴后辋川别业秋天那迷人的景色和诗人安闲、恬淡的隐居生活的情趣。
图片
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
王维〔唐代〕
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湲。
倚杖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
渡头馀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
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暮色下的秋日寒山,山中翠色越来越深。秋日的山水,日日潺流不息。
我倚着拐杖站在简陋的柴门外,吹着风,听着暮色下最后的秋蝉。
渡口一片寂静,只剩斜照的落日,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。
醉酒的隐士,唱着狂浪的歌,踱步到另一位隐士面前。
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,描写了王维与好友裴迪隐居辋川乡间的悠闲生活。
图片
首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,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、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。
“转”字用得精妙,形象地表现出随着季节的推进,山色愈发浓郁、青翠的变化过程。
“日潺湲”描绘出秋水整日缓缓流淌的动态,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富有生机的氛围。
颔联将诗人的形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体现出他远离尘世、沉浸于自然的闲适心境。
“倚杖” 这一动作表现出王维当时消沉退隐的心态。“柴门” 二字,则隐隐透出乡野隐居的意味。
颈联两句对仗工整,画面感极强,是王维“诗中有画”的典型体现。渡口残留落日余晖,村落升起一缕炊烟。
一个“余” 字,写出夕阳转瞬即逝的动感,让人眼前顿现一片波光霞影; 一个 “上”,画出炊烟在空中缥缈浮动上升的形态。
尾联又转而写人。诗人用接舆比裴迪,五柳先生自比,画出了裴迪与自己相处的生动场面。这两句交代了隐居辋川时的疏狂自适。
接舆,即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,字接舆,佯狂遁世,曾被称为“楚狂”。五柳先生即陶潜,曾著《五柳先生传》,后人因以五柳先生名之。
这首诗结构清晰,前六句着重描绘辋川的秋景,后两句则刻画友人裴迪的形象,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巧妙融合,主题围绕着辋川闲居时对自然和友情的感受展开,展现出一种宁静、闲适又富有诗意的氛围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