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到有人分享老中医整理的经典方剂图,红底白字配上药材手绘,确实挺用心的。不过底下有条评论说“没有配伍,白发”,这话我倒是有点不同看法。其实人家图上把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这些药材都画出来了,这本身就是配伍啊。难道非要标上几钱几克才算数?四物汤就那四味药摆在那里,懂的人自然懂它们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。像六味地黄汤里熟地和山茱萸的搭配,图里药材位置一摆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哪个是君药哪个是臣药。我学中医这些年,最深的体会就是有些东西不能太死板。刚开始我也纠结剂量,后来老师傅说,每个方子都要根据人体质调整,书上写的剂量只是个参考。比如四神汤里的莲子、芡实、茯苓、山药,比例本来就可以灵活变化,有人脾虚重点就多放点茯苓,有人湿气重就多加芡实。把这些经典方剂画成图,最大的好处是让人记住每个方子的“骨架”。先把药材组成刻在脑子里,以后见到类似的症状,自然就能想到该用哪个方子打底。至于具体每味药放多少,那是后面临床经验积累的事。现在网上分享中医知识的越来越多,但总有人挑刺。要么说没写剂量不实用,要么怪没注明禁忌。要我说啊,能把组方思路这么直观地呈现出来,已经帮初学者省了不少功夫。真要想学透,自己拿着图去翻翻《伤寒论》,查查《方剂学》,比在那挑刺强多了。我当初就是靠一张类似的方剂图入了门,把二陈汤、四物汤这些基础方的药材组成记得滚瓜烂熟。后来跟诊的时候,老师随便提个症状,脑子里立刻就能跳出对应的方子骨架,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,慢慢就开窍了。所以别嫌人家没写剂量,好东西能分享出来就不错了。这张图我现在还存手机里,偶尔翻出来看看,每次都有新体会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配资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